中医科冬病夏治“三伏灸”

作者: 时间:2016-07-07 点击数:

冬病夏治养身好时节

“冬病夏治”——三伏灸

 

 

“三伏灸”,又叫“天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三伏灸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畅通气血,使药性易于深达脏腑,通过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三伏灸”适宜人群:

一、提高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慢性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体虚易感冒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二、跟人体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虚寒性胃痛,虚寒性痛经,寒性结肠炎,寒性关节痛,以及肾虚引起的其它疾病;

三、免疫力低下人群,常年易感冒者(包括儿童);

四:属于过敏性的疾病,如鼻炎等。   

“三伏灸”的禁忌症:

   1、孕妇;

   2、恶性肿瘤患者;

   3、强过敏体质者;

   4、发烧等热症、痰黄、咯血患者;

   5、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

   6、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7、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哮喘等)的患者。此外,2岁以下的小孩因皮肤比较娇嫩,敷贴容易引起感染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

 

 

“三伏灸”注意事项? 

1、施灸后当天需避风寒,保持情绪平稳,饮食素淡为宜,切忌生冷厚味。

2、大饥大饱、劳累醉酒、情绪不宁时不宜施灸。

3、施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施灸后,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温开水(不能喝冰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5、施灸后,会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还会起红疹、水疱,有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施灸,很快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三伏灸”时间:

 第一次   初伏:2016077 0716
  
第二次    中伏:20160717日至0726
  
第三次    闰伏:20160727日至08 15

 第四次    末伏:20160816日至0825

活动地点:    中医科(本部医院二楼)

咨询电话:    张医生:18298416573

温馨提示:一疗程三年,请坚持治疗三年,才能达到三伏灸最大疗效!

 


Copyright© 2019 yiyuan.lu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院地址:兰州市兰工坪南街18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