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医院院史

聚高原之精华,集黄河之灵秀,兰工坪上,甲子山下,几代医者,薪火相传,书写了一批批白衣天使耕耘杏林、无私奉献的华美乐章;妙术仁心、厚德载物,承载着一代代工大医士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神圣梦想;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用平凡之举为工大师生健康践行保驾护航的庄严使命;栉风沐雨、矢志不渝,以家国情怀为社区群众安康构筑坚不可摧的牢固屏障。历经六十二年春华秋实,伴随六十二载寒来暑往,和共和国同呼吸,与理工大共命运,适逢国家四十年改革开放,校医院抢抓机遇茁壮成长,从最初两三人的卫生所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在兰州理工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以院史回顾过往岁月,传承优秀文化,展示六十二年来兰州理工大学医院的文化追求、精神标识和发展成就,讲述医务工作者立德树人、服务育人的故事。

一、医院现状

兰州理工大学医院是一家综合性、非盈利性一级医疗机构,由兰工坪校区医院、彭家坪校区门诊部两部分组成,是甘肃省直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和兰州市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目前在兰工坪校区有一栋修葺一新、建筑面积1500㎡的综合楼;在彭家坪校区有一座建筑面积600㎡的门诊部。

医院现有职工54人,专业技术人员45(硕士学历6人,本科学历23人,大专学历16),其中副高职称8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7人。

医院下设综合办公室(保险质控部)、公共卫生科、彭家坪校区门诊部三个校设科级机构,有医疗部、护理部、门诊部三个内设二级部门,学校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医院。其中彭家坪校区门诊部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放射科、检验科、急诊科、药房等;医院医疗部包含内科、外科、妇科、眼科、口腔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门诊部包含检验科、放射科、B超心电图室、药房、挂号室等医技辅助科室,护理部包含住院部、手术室、换药室、供应室、洗衣房等科室。医院还设有医疗保险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辐射安全管理等业务管理组织。

核定床位数30张(实际开放床位50张)。每年门诊量近三万人次,住院百余人次;每年学生体检两万余人次,教职工体检两千余人次。

医疗设备主要有彩色超声诊断仪、数字X光机及DR系统、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血球仪、尿十项全自动分析仪、电解质仪、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系统、自动分析12导联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五官科综合治疗台、眼科数码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照像系统、牙科综合治疗椅等医疗设备以及消毒、麻醉、手术器械等。

二、发展脉络

(一)卫生所(1956-1980年)

11956-1958

1956年设立兰州工业学校卫生所,最初在现图书馆所在位置的平房办公,后搬迁至原4号楼招待所(现逸夫馆的位置)一楼四、五间房;员工有郭铁建、刘灼华等几位医生,能开展相当于乡村卫生室的基本业务。

21958--1980

195810月学校在兰州工业学校基础上组建甘肃工业大学,卫生所继续保留,更名为甘肃工业大学卫生所,地址同前。1959年之后,陆续有段兰棣、夏玉莲、邱庆充、关惠河、尹玉珍、徐家传等同志加入卫生所;1972年卫生所设立了化验室,顾美芳同志任检验员;历经十年文革峥嵘岁月,工大医学前辈们坚守阵地,默默奉献,业务维持同前。

卫生所历任领导:郭铁坚、段兰棣、尹玉珍、徐家传。

(二)卫生科(1980-1988年)

改革开放后高校恢复统一招生,学校办学规模随之扩大,198012月在卫生所的基础上组建卫生科,隶属学校总务处,卫生科扩大到4号楼一楼全层和二楼二间房;1982年卫生科从4号楼搬入2号楼南侧的一层和二层;1986年卫生科从2号楼搬入现在医院所在地9号楼的一层和二层。增加了一台30毫安的X线机、一台单道国产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这段时期裴励君、郭铭昆,王克兰、马素贞、黄德生、倪金莲、顾美芳、朱珍、刘金香、刘庆珠、沈建江、谢建军、田向阳、吴琼、丁贤明、杨少兰、徐茯菡、刘绍萱、王秀云、代雪玮、杨燕、郑天萍、尹桂兰、刘爱玲、李莲琴、赵兴国、杨玉玲、王宝军、姬圣月、王欣、王彩云等同志相继来到卫生科;设置了内科、外科、妇科、针灸科、理疗科、预防保健科等临床科室,以及化验室、放射科、药房、注射室、換药室等辅助科室,业务范围从基本的门诊医疗服务延伸到全校师生预防保健服务等,服务范围较卫生所明显扩大。

卫生科历任领导:科长裴励君、郭铭昆,副科长刘灼华、王克兰。

(三)校医院(198812--2018年)

11988-1998

改革开放十年后,学校师生已达四千五百余人,辖区医疗服务人口近七千人,为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经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甘肃省教委、甘肃省卫生厅批准,1988年成立了甘肃工业大学医院。医院为科级建制,隶属于总务处,党组织设在总务处党总支第三支部。医院核定住院床位30张,相当于一级医疗机构,设有内科、外科、妇儿科,五官科、眼科、传染科、针灸科等临床科室和化验室、放射科、药房以及预防保健科、手术室、理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库房等辅助科室;并于1988年购置300毫安X线机一台,1991年购置岛津黑白超声诊断仪一台。

1992年学校将9号楼的三层划归校医院,并对9号楼整体进行了维修、扩建改造,校医院建筑面积增加到1400㎡。19939月校医院行政从总务处脱离,由学校直属管理,无行政级别,党组织继续隶属于总务处党总支第三支部。1997年校医院为学校副处级单位;党组织隶属于学校后勤集团党总支第三支部;199811月校医院为学校正处级单位;党组织隶属于学校后勤集团党总支第三支部。

这十年期间,通过校内调整、调动、转业、分配等途径先后有田萍、唐秀琴、张晓春、王仲军、马元福、张纯、张正霞、郭爱军、杨晓华、王芳、姚云华、代正东、李海民、肖淑红、金银环、马玉俊、郭文栋、杨恒山、马静娴等同志成为校医院的一员,事业编制员工达到30人。

成立校医院最初十年,医院业务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工作为全校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服务社会;负责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健康体检,监测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开展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健康教育。

1992年为方便前家属院职工和周边社区居民就医,在18号楼一楼临街建立校医院第二门诊部。

1992-1994年与湖南省慈利县中医院联合设立“甘肃工业大学校医院哮喘治疗工作站”,开展中医治疗“哮喘”业务。

1993-1995年与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大二院精神卫生科联合建立“甘肃工业大学医院药物依赖戒断治疗工作站”,面向社会开展药物依赖戒断治疗业务。

十年间医疗业务突飞猛进,师生各类疾病住院每年三百余人次,外科能够开展胃大切、甲状腺次全切、下腹部各类普外科手术以及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腰椎间盘突出切除术等骨科手术,其中一例颈椎骨折患者行颅骨牵引术后顺利康复和一例巨大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行卵巢囊肿摘除术的圆满完成,开启了甘肃省高校医院开展此类手术的先河,将我院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丁贤明院长获得外科主任医师资格,是当时甘肃省高校医院第一位正高级职称。

左图:完成“巨大卵巢囊肿蒂扭转” 卵巢囊肿摘除术后;

中图:高校保健医学研讨会代表看望颈椎骨折接受颅骨牵引术的病人

21998年—2008

2001年甘肃省纺织学校并入甘肃工业大学,其卫生室随后并入校医院。

2003年学校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医院名称由“甘肃工业大学校医院”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医院”。2004年医院申报成为甘肃省省直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2005年学校启用了彭家坪校区,建设中的新校区各项后勤服务设施还不完备,医院克服困难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新校区,在北村F座一楼的8间学生宿舍内因陋就简开展门诊医疗服务,同时在北村饮食一条街西头平房内改造出了放射科,主要用于学生体检;西校区门诊设有内外科、检验科、预防保健科、急救室、输液室、挂号收费等科室。2008年校医院开设兰工坪校区医院便民药房,方便师生购药。

校医院成立后的第二个十年,医疗业务稳步发展,学校卫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期间,新增美国GE-LOGIQ5彩色超声诊断仪、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三分类全自动血球仪、国产500mA数字胃肠X光透视机等医疗设备,与学校网络学院合作研发建立了医院管理HIS系统。医院继续承担全校师生和周边居民医疗、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师生员工健康体检、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承担学校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承担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这十年期间,陆续有薛爱霞、张录林、黎瑛、冯金良、陈宏刚、戴巧燕、王智红、岳兰等同志调入,同期许多同志退休,正式在编人员缩减到二十余人,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状况。由于学校办学规模高速增长,学校师生达两万余人,辖区医疗服务人口近五万人,加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制度变化导致高校进人门槛提高、国家医保政策的调整等因素,校医院业务压力空前增加,为了维持两校区工作的正常运行,医院探索聘用模式引进人员,陆续自聘专业技术人员十余人,坚持开展外科手术等医疗业务,全体员工不畏困难、众志成城,有效抗击“非典”“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为学校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008年—2018

201010月,学校成立校医院直属党支部。

校医院成立后的第三个十年,通过“十二五”事业发展,“十三五”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施,医院围绕“一个目标”、加强“两项建设”、形成“两个特色”、实现“三个转变”、达到“四个满意”,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①不断加大服务环境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投入

2010年将体育场看台1楼南侧改建为彭家坪校区门诊部,2016年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化改造;2011年、2017年对兰工坪校区医院大门、围栏及门头等进行了修缮,2018年对医院进行了整体改造和装修,更新了楼宇水电暖系统,更换了地面、门窗,进行了外墙保温及装饰美化,扩建了口腔科,规范建设了消毒供应室,改造了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先后更新购置了五分类全自动血球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动脉硬化检测仪、耳鼻喉综合治疗台、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幽门螺杆菌检测仪、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美国GE-S8彩色超声诊断仪等医疗设备,将X光机CR系统升级为DR系统,使校医院医疗服务基础条件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②创建管理规范的现代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医院通过员工进修培训、岗位竞赛、病历、处方检查、院感管控、院领导查房和优化服务流程、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更新服务理念、健全规章制度等举措,持续提高医疗质量;2009年申报成为兰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院管理系统(HIS2012年升级和职工健康体检系统、医院网站、医院医学论坛等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中医、口腔特色专科的建设推动了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医院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亦不断增强,成功管控几次校内传染病流行和一次水污染事件导致的群体性胃肠道疾病。

③医疗卫生队伍和特色专科建设有突破

医院人员结构一度得到一定的改善,先后引进杨应兄、富丽娜、胡娟、王蕾、张莉等多名硕士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临床和管理一线工作,同时通过校聘、院聘分类引进了胡馨月、路宁维、王金凤、王嘉宾、杨帆(男)、杨帆(女)以及宋丽华、马霞霞等数名护理人员充实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人员梯队得到逐步构建,随着退休人员自然减员、加之校内流动,医务人员不足仍然是制约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2014年医院申报设立了中医科,大力开展中医中药和口腔特色诊疗服务,中医科、口腔科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师生广泛赞誉,成为医疗服务的特色和亮点。

 ④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开展

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师生健康素养,推动形成校园健康文化氛围。每年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体检工作规范运行,建立了职工健康信息管理档案,提高了师生健康管理水平;多年来为学校和社会各类活动提供医疗保障,每年各种外派上百人次,参加2015年兰马赛医疗服务,获得兰州新闻媒体的报道。

⑤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取得成效

坚持“治病救人、服务育人”的办院宗旨,突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行业作风建设,激励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发挥医院工会和职工大会职能,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连续十多年获得校运会精神文明奖;多次进入校运会团体总分前八名。2014年获得“优秀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基层工会”,2015年获得 “双联优秀单位”。

⑥医院文化建设作用不断发挥

医院把文化建设作为凝心聚力,推动工作的抓手,围绕建设学习型和服务性医院开展工作;坚持开展可获得甘肃省二类学分的院内继续教育讲座,激励职工提高学历和职称,通过新职工入职、护理礼仪、院感管理、医疗纠纷防范、医疗保险管理等培训,使医院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职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院兴我荣的意识持续增强;2011年学校歌咏比赛勇夺桂冠。

历任校医院领导:

回望校医院的发展历程,寻觅前人砥砺前行的创业轨迹,使我们切实感受坚守、默默奉献的不易,品味成就的自豪和职业的荣耀,记录医院发展变化,定格每一位奋斗者的成就,是我们应承担的责任,我们深知,医院六十二年艰辛历程,离不开许许多多名列其中和没有列入其中的人的共同努力,她/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献给了这里,历史不会忘记!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当,院史编纂伊始,我们通过档案查询、面向知情者公开征集素材,竭尽全力联系医院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力图真实地再现医院的历史脉络,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资料缺失,可能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未能完全呈现,错漏难免,恳请你们给与理解,缺憾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的动力。

流年似水、往事如烟;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征程;亦寄望后来者铭记历史、承担道义、继往开来,谱写兰州理工大学医院更加辉煌的明天。

  

兰州理工大学医院院史编写组

2019 元旦



Copyright© 2019 yiyuan.lu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院地址:兰州市兰工坪南街18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