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作者: 时间:2017-03-03 点击数:

 

校医院 公共卫生科

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3月底在我国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2014年元月至今,H7N9禽流感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发病高峰再次出现,但疫情在人间仍处于散发状态,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如浙江、上海、广东等省份。H7N9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现已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今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但绝大多数病例均有活禽接触史。

一、基本认识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只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3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未发现全国流感活动水平异常升高。根据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

二、确诊病例的主要表现

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确诊病例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并死亡。

三、主要预防措施

1、减少禽类接触。要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不要近距离与观赏鸟类直接接触,尽量少去活禽市场与活禽养殖场,尽量在正规的销售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不捕捉野生鸟类,或者与野生鸟类直接接触;要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2、加强个人卫生。吃禽肉要煮熟、煮透,加工用具及加工人员双手要做好清洗消毒,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通俗地讲就是要勤洗手、吃熟食、常通风、足睡眠、多锻炼、富营养。

3、发病及时就医。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禽类有过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四、特别提示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感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禽流感,医院建议:

要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

春季开学后,全校师生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各部门学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H7N9禽流感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勤开窗通风,走出户外锻炼身体,增强上呼吸道的抗病力。


Copyright© 2019 yiyuan.lut.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院地址:兰州市兰工坪南街18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728号